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服务 > 行业动态 > 推动净菜上市恰逢其时
推动净菜上市恰逢其时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08-28 09:03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全国广泛推行净菜工程,一些省市开始把净菜的商品化处理技术的开发作为一项重大科研项目,许多大中城市如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区的大型超市内开设了净菜专柜,出现了一些从田间原料到终端产品全程经营的净菜公司。净菜加工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业也会带来积极影响。
  北京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今年5月联合宣布,在北京市全面推进净菜上市工作。净菜上市采取分阶段方式逐步推进,前期主要在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等农产品流通企业组织开展,从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包装环节全面推进净菜上市工作落实。目前北京市提倡的“净菜”包括两种产品,一种是去掉根、须、叶等不可食用部分的粗加工净菜,另一种是将蔬菜进行切分并洗涤、消毒等加工操作,在无菌环境中真空包装而成的一种产品,主要分为即食净菜、即用净菜和半净菜。
  三项举措
  当前,北京市的净菜上市工作主要包含以下三项举措。
  净菜产业纳入北京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在生产环节,主要通过构建净菜规范体系,制定主要蔬菜品种净菜生产、加工等各环节相关规范,促进净菜企业发展,逐步提高净菜产品质量;通过将净菜产业发展纳入北京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鼓励规模主体提高蔬菜产地净菜处理能力,不断推进蔬菜主产区净菜加工能力建设;通过调整净菜加工布局结构,引导净菜初加工向农产品流通体系链条前端转移,支持蔬菜流通企业、净菜加工企业与大型农业生产基地合作,整合蔬菜生产要素,保证净菜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鼓励农批市场建立净菜专营店  在销售环节,鼓励北京净菜生产加工企业加强成品、半成品加工中心建设,提高成品、半成品加工配送能力,加大对机关团体企业食堂和餐饮企业食品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加工配送,进一步减少餐前垃圾,降低贮运垃圾;通过推广净菜交易,建立净菜配送、销售网络,支持农批市场通过降低进场交易费用等措施,吸引净菜进场交易。
  鼓励农批市场、连锁超市建立净菜专营店和净菜销售专柜,在规范化社会菜市场、居民小区设立净菜专卖区,形成净菜配送、销售网络;通过鼓励生产企业建立互联网+净菜供应平台,推进产销线上对接与交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服务模式打通和串联种植端、流通端、消费端,实现以需定产、反向定制。
  推广可重复使用包装,从源头减量  在包装环节,主要是通过推进农产品包装标准化,进一步规范农产品包装行为;通过采用简约包装,使用绿色环保包装、可重复使用包装等方式,不断推进包装垃圾源头减量。
  在净菜上市工作开展过程中,北京市区相关政府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协同联动机制,强化部门联动,统筹解决推进净菜生产和流通相关工作,并通过加强行业规范引导及宣传推广,积极开展行业培训等形式,努力营造生活垃圾减量、净菜消费的良好氛围。
  面临挑战
  净菜上市同样面临着两大挑战,一个是消费者对净菜的信任度,另一个是净菜的高成本。
  市场尚未成熟,消费者对净菜尚缺信任。有调查指出,对净菜的卫生和质量感到“放心”的消费者,占比不足1/5;认为推广净菜“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者,占比不到1/3;超过60%的消费者对净菜感觉“一般”,不会特意去购买。因净菜加工的国家标准还尚未颁布,一些小作坊式的净菜加工企业,在生产加工环境、人员卫生、仓储运输上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目前,净菜的拥护者只停留少数年轻人中。距离全面推行净菜上市仍有很大挑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示范和引导消费者,以此来培养消费习惯。
  “净菜”利润高,成本也高。将生鲜食品称重、打包、分装成小包装,打上价钱,尽管便于消费者直接拿起去收银台结账,但无形中大幅度增加了成本。
  破解之道
  利润的提升并不仅仅靠终端价格的提升,可以通过收储、冷藏等技术手段,让产品的价格相对稳定。
  净菜上市不仅将大大减少农产品和厨房垃圾,还会倒逼农业生产方式升级。应鼓励规模主体提高蔬菜产地净菜处理能力,不断推进蔬菜主产区净菜加工能力建设。我国瓜果蔬菜,有20%—25%在流通运输环节中损耗,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损耗可以控制在5%以下。在产地将蔬菜加工成净菜,有助于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从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其次,多建立产地与销售终端之间的源头直采合作,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源头控制。在产地处理好的净菜直接运往销售终端,缩短传统农业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从而保证蔬菜新鲜、低价。
  北京郊区及周围主要净菜加工企业中有超过80%的净菜加工企业是近几年新投项目,并且在扩张规模。目前北京市场上,大量超市已有净菜销售区域,也有成熟企业在运营净菜。业内人士预测,未来5—10年,我国的净菜产业会出现快速发展。此时加大力度推动净菜上市,恰逢其时。